合同编号:___________
甲方(业主)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地址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联系电话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乙方(承包方):______________________
地址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联系电话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鉴于甲方是位于__________的高端住宅项目的业主,乙方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和经验,双方经友好协商,达成以下协议,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,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。
第一条 工程概况
1.1 工程名称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.2 工程地址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.3 工程内容:包括但不限于拆除、墙面处理、地面铺设、水电改造、木工、油漆、室内装饰等,具体内容详见本合同附录一《施工项目清单》。
第二条 合同金额
2.1 本合同所涉及的工程总承包金额为人民币(大写):__________元(小写:________元)。
2.2 该金额为固定价格,包含所有材料费、人工费、管理费及其他相关费用,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乙方降低价格。
2.3 支付方式:
(1)签署合同后,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%作为预付款,即人民币(大写):__________元(小写:________元)。
(2)工程进度到达总工程的50%时,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%,即人民币(大写):__________元(小写:________元)。
(3)工程完工并通过甲方验收后,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%,即人民币(大写):__________元(小写:________元)。
(4)余款10%作为质保金(即人民币(大写):__________元(小写:________元)),在质保期满后支付。
第三条 工期
3.1 工期:总工期为__________天,自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。
3.2 乙方应在上述约定的工期内完工,并保证工程达到相关质量标准。
3.3 由于甲方原因导致工期延误的,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;若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工期延误,双方应友好协商确定工期的延长。
第四条 权利和义务
4.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:
(1)甲方有权随时监督施工进度,要求乙方提供进度报告及相关资料。
(2)甲方应为乙方提供施工所需的必要条件,包括但不限于进场许可、工程图纸等。
(3)甲方应按约定及时支付工程款项。
(4)甲方如对工程质量或进度有异议,应在发现后5日内书面通知乙方。
4.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:
(1)乙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、质量标准严格施工,确保工程按时完成。
(2)乙方应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施工,确保施工场所的安全和卫生。
(3)乙方应保证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,并及时向甲方提供材料清单及检测合格证明。
(4)在工程进行过程中,乙方应及时处理甲方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,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。
第五条 质量标准及验收
5.1 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行业标准,达到甲方的设计要求。
5.2 工程完工后,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进行验收。验收分为初验和终验,初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收尾工作。
5.3 如甲方在验收中发现不合格项目,乙方应在指定时间内进行整改,整改完成后进行复验,直至合格为止。
第六条 违约责任
6.1 若甲方未按约定时间支付工程款项,每逾期一天,应向乙方支付未付款项的千分之五的违约金。
6.2 若乙方未按合同约定的工期完成工程,每逾期一天应向甲方支付合同金额千分之五的违约金。
6.3 如因乙方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达标,乙方应承担相应的整改费用,且甲方有权扣减相应的尾款。
第七条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
7.1 本合同生效后,未经双方书面协商一致,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。
7.2 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,或甲方未能按时支付工程款,乙方有权暂时停止工程并要求甲方支付相关损失。
7.3 合同解除后,双方应相互清算已发生的费用,处理剩余工程材料等事宜。
第八条 合同的生效及其他条款
8.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,并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。
8.2 本合同的解释、适用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。
8.3 双方因本合同发生争议时,首先应友好协商解决;如无法达成一致,则同意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8.4 本合同一式两份,甲乙双方各执一份,具同等法律效力。
甲方(签字):____________________
乙方(签字):____________________
日期:______年____月____日
地点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附件:施工项目清单(附录一)